磁鐵|立體磁鐵|強力磁鐵 - 專業磁鐵顧問
    公司簡介   產品介紹   磁性產品起源   種類介紹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 大紅燈籠門前掛 溫暖光明這一年

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s://culture.china.com/heritage/11171062/20190109/34945098_all.html"

中國的燈籠統稱為燈彩,據史料記載,最早起源于西漢時期,每年春節時候,人們都掛起象征團圓和喜慶意義的紅燈籠,營造出一種濃濃的年節氛圍,自此,燈籠就成了中國人喜慶祥和的象征。燈籠與年節燈籠與中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民間,在宮廷,在廟觀,處處都有燈籠。關于燈籠的由來,眾說紛紜。歸納起來,主要有三種說法:(一)東漢說。掛燈籠習俗始于東漢時期,這是流傳較廣的一種說法。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東漢明帝劉莊提倡佛教,命令皇宮和寺廟里點燈敬佛,也命令士族庶民都掛燈籠。此后,就由宮廷流傳到民間,由中原發展到全國各地。這種佛教禮儀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節日掛燈籠的習俗。(二)神鳥說。一種有趣的說法。傳說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鳥因迷路而降落人間,卻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傳旨下令,讓天兵到民間放火,把百姓房屋統統燒光。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偷偷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人們。一個聰明人想出個法子,他讓大家在春節期間張燈結彩,燃放鞭炮。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天兵已經放過火了。到了除夕夜,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火,響聲震天,夜夜如此,以為是天兵到人間燃燒的火焰而作罷。為了紀念天帝女兒,從此每到春節家家戶戶都掛紅燈籠,燃放鞭炮,以示感激慶賀。(三)進貢說。清代雍正年間,河北有一個老漢,此人心靈手巧,酷愛民間工藝,他做燈籠的手藝很有一套。每到年節,他都要做幾對奪人眼球的燈籠掛在自家門前,為春節增添祥和喜慶的氣氛,吸引了眾多街坊鄰居圍觀欣賞。有一年老漢做了幾對燈籠到集市上賣,恰巧被散心的縣太爺看見了,便把他所有燈籠都買下,掛在府邸整日觀賞。這些燈籠做工別致,富麗堂皇,縣太爺視為珍品,愛不釋手。又到一年進貢時,縣太爺正苦思冥想送點什麼物品來取悅皇上,有人指點他不妨送幾對燈籠試試。縣太爺雖有點舍不得,但為討好皇上只得忍痛割愛。果然,皇上一眼看中,龍顏大悅,重重賞賜縣太爺,并把燈籠定為貢品。后來,皇宮內外到處掛上大紅燈籠。因為“貢”與“宮”諧音,后來把“貢”字換作“宮”,便有了“宮燈“。有賴于中國歷代能工巧匠的聰明智慧,中國的燈彩綜合了繪畫、剪紙、紙扎、刺縫等多項工藝,且匯聚各個地區出產的竹、木、藤、麥稈、獸角、金屬、綾絹等各種材料,逐漸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燈籠品種,從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鳥、龍鳳、魚蟲等。從種類上看,有宮燈、紗燈、吊燈等,其中,尤以以宮燈和紗燈最為著名。盛名屬宮燈“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在宋代詞人辛棄疾筆中,古時元宵節的花燈燦爛被描繪成如千樹花開,熱鬧非凡。在這些色彩艷麗的花燈中,宮廷花燈相較于其他品類更為考究。宮燈宮燈,顧名思義是皇宮中用的燈,關于其,《舊都文物略》里這樣表述:“宮中各式燈品,雕刻彩畫,精美絕倫。因出于宮中特制,稱為宮燈。流風所播,王公大臣以及各衙署,漸相沿用,市肆中之營燈業者,因之而起,工匠畫師,悉由宮中匠師傳習而來。”這段話傳遞了兩個信息:其一,宮燈得名與它初誕生時“宮中之燈”的血統密不可分;其二,宮燈流入民間,其技法乃至匠師都承襲自宮廷。作為帝王皇家的照明工具,與普通的燈具相比,宮燈還有著雍容華麗的形貌和尊貴典雅的宮廷氣派,以顯示帝王的富貴和奢華。隋煬帝大業元年正月十五,在洛陽陳設百戲,遍布宮燈,飲宴暢游,全城張燈結彩、半月不息。隋唐之后,每逢元宵節,家家寶燈高掛,處處明燈璀璨、人人提燈漫游,盞盞爭奇斗艷。但縱觀各朝代,宮燈發展最為輝煌的階段仍屬明清。相傳,明永樂皇帝遷都北京后,曾征調全國各地技藝精湛的能工巧匠,為宮廷制造燈具,這期間制作了大量造型各異的木制宮燈,從而也令宮燈這一古老的傳統工藝大放異彩。到了清代,宮廷內務府造辦處下設燈庫,專司宮燈、花燈的制造修理,皇宮外開始涌現出一大批自產自銷的燈鋪,出現當時名冠京師的燈鋪:文盛齋、華美齋、美珍隆、秀珍隆等。雖然是宮廷專屬的器具,但逢年節也宮燈也會被賞賜給王公大臣。在清代,宮燈由于珍貴竟然成為皇帝獎賞王公大臣的賜物。《清朝野史大觀》有載:“定制歲暮時,諸王公大臣,皆有賜予。御前大臣皆賜歲歲平安荷包一、燈盞數對。”另外,由于宮廷造燈常是臨時正著民間工匠入宮,工匠們不專屬宮廷,制造完畢后仍然回到宮外,因此,宮燈也慢慢地在民間流傳開來。為避僭越之嫌,民間宮燈往往會除去頂端一兩層裝飾,其他則無大異。燈業不但接地氣地供應百姓,還很知市場風向:“自光緒庚子以后,各燈業改制新式,博外人贊賞,以其有藝術上之精,能外銷日暢故。”“白電燈與油燈、燭燈悉歸淘汰,而此紗制燈品,猶能巍然獨存,不可謂非變通盡利之事也。”團圓時節不能缺燈籠用料考究、制作精良的宮燈雖雍容華貴,極具觀賞價值,但畢竟有著宮廷所用之物的“高貴”背景,對于普羅大眾,記憶里的年節燈籠大多離不開紙扎燈籠。這種燈籠大多由木條(或竹篾)和白紙(或皮紙)制作成的,或方形,或圓形。燈籠上面手書“恭賀新春”、“開門大吉”、“四季發財”等,簡單的則直接寫上“家”、“團圓”等,等放進半截小蠟頭后,燈籠就活了起來。黑暗中,燈籠里發出柔和的紅光,柔軟又變幻,紅彤彤的光亮寄托著人們對新一年的平安順遂的祈盼。中國人喜團圓,而最大的團圓節之春節,尤為被重視。每逢年終歲末,不管風霜雨雪、舟車勞頓,只要能回家團圓,便全部都值得。春聯、門神、年畫、到福字貼起來,大紅燈籠還要高高掛起來,以明火燃點為燈,意取光明。人們用滿街的燈火通明盡情狂歡,一年的愁苦辛酸統統忘卻,迎春納福,心里盼著新的一年風調雨順,日子能像燈籠一般紅紅火火……

關鍵字標籤:http://www.lightingstyle.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