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鐵|立體磁鐵|強力磁鐵 - 專業磁鐵顧問
    公司簡介   產品介紹   磁性產品起源   種類介紹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 構建殯葬行業社會公共服務體系研討會在西安召開

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china.huanqiu.com/hot/2016-07/9184442.html"

7月16日,“深化殯葬改革助力文明陜西”構建殯葬行業社會公共服務體系研討會在西安召開,陜西省民政廳副廳長郭惠敏,陜西日報傳媒集團副總編輯、陜西日報新媒體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歡院,陜西省慈善協會副會長張文亮出席本次研討會并講話。在研討會現場,西安市殯葬服務中心、西安鳳棲山人文紀念園分別就各自在公益公墓與踐行殯葬改革方面的工作作了匯報發言,陜西省社會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寶通,西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西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楊立川,西安市民政局殯葬管理處副處長任龍等專家學者分別就“殯葬行業惠民政策及幫扶對象擴大化”、“殯葬行業幫扶項目常態化”等方面進行主題發言。省慈善協會副會長張文亮表示,此次研討會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必將對推進我省殯葬改革、節約殯葬用地、保護生態環境,創建文明殯葬新風尚,減輕群眾負擔,大力推進生態殯葬、綠色殯葬、陽光殯葬、惠民殯葬的管理體制,加強殯葬行業的監管,完善殯葬行業的公共服務體系,逐步建立覆蓋城鄉殯葬救助制度,弘揚先進的殯葬理念和殯葬文化,切實保護生態環境和土地資源,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助力文明陜西起到顯著的作用。調動各方力量加大殯葬改革省民政廳作為殯葬改革職能部門,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切實增強推動殯葬改革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多年來,我省穩步推進殯葬改革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殯儀館、經營性公墓分別達68個和76個,城市公益性公墓從無到有達到65個,殯葬服務條件和管理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在全國率先出臺推進城鄉殯葬改革和公益性公墓建設的《意見》,對困難群眾建立殯葬救助制度,效果很好。但也要同時認識到我省殯葬改革工作仍然存在著一些突出問題:火化率較低,亂埋亂葬、濫占耕地現象嚴重,重殮厚葬舊風盛行,盲目攀比、奢侈浪費現象滋生蔓延,不文明祭掃現象仍比較普遍,殯葬行業監管缺失,未批亂建墓地陵園、非法集資現象屢禁不止等。為此,我省將突出工作重點,加大全省殯葬改革的推進步伐,大力推行節地生態安葬,到“十三五”末,在鞏固和提高火化率的基礎上,較大幅度提高節地生態安葬比例,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效應的節地生態安葬設施,初步形成覆蓋城鄉的節地生態安葬公共服務網絡;要進一步強化政府基本殯葬公共服務職能,加大殯葬服務設施建設投入,不斷完善殯葬惠民政策,逐步擴大惠民殯葬政府覆蓋范圍;充分調動各方力量,形成推動殯葬改革的合力,民政部門要發揮牽頭抓總作用,組織協調相關部門抓好各項改革政策的落實。推進惠民殯葬致力陽光服務西安殯葬行業著力打造“陽光殯葬”,從2012年出臺政策對困難群眾實行殯葬救助,截至今年6月底,共救助困難群眾3362人,從2012年9月開始全面建設以骨灰堂為主要載體的公益性公墓,截至今年6月,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城鄉公益性骨灰堂34座,可提供骨灰安置格位44萬余個,力爭在“十三五”期間,實現城市公益性骨灰堂全覆蓋,今后將要進一步致力于陽光服務,公益性服務建設,將規范公墓管理法制化,嚴格規定經營性公墓性質、審批流程等,大力倡導并鼓勵樹葬、花葬等生態、綠色葬式葬法。葬式改革要體現生死共尊,在節省土地的基礎上,方便祭祀,減輕群眾負擔。強化制度設計,實現殯葬公益性。此外,要保障改善民生,提高殯葬覆蓋范圍。堅持以民為本,為民解困,減輕群眾喪葬負擔,堅持公平公正公開、自愿申請原則。西安殯葬行業要汲取兄弟行業的工作經驗,創造陽光工作形象,更好的為群眾服務。講科學尚文明通過經濟杠桿作用張寶通表示,推進殯葬改革要正確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系:科學與迷信、文明與愚昧。我國在解放初期開始就一直在提倡火葬,而改革開放以來,科學宣傳減少,陳風陋俗回潮,墓地比房產還貴,導致“死不起,葬不起”的社會現狀。要建設科學社會,堅持宣傳,不忘初心,注重厚養,而不是厚葬,只有這樣,殯葬改革才能與時俱進;要宣揚文明,摒棄愚昧,目前陜西火葬普及率較低,如何改變這一現狀,建議政府嘗試通過經濟杠桿作用,比如基本殯葬服務費全免,實現公益化殯葬服務,加快殯葬文明改革,只有正確處理好以上兩者的關系,才能使陜西省殯葬業真正走在國家前列,存在決定意識,必須要天天宣傳,把新的殯葬理念不斷普及,殯葬改革才會不斷深化,實實在在推行,社會上一些陳風陋習才會慢慢改變。西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楊立川利用現代媒介引導現代喪葬文化從文化的直接承載體來看,我國的殯葬文化主要屬于家庭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殯葬文化的傳播也就自然成為家庭文化傳播的部分內容,家庭傳播在殯葬文化傳播方面最為有力,具有終身性、模式性、潛在性、親情性、習慣性、神圣性以及高效性等特征,一個人在少兒時期就形成了喪葬觀念,如何利用現代媒介引導現代喪葬文化?充分利用大眾傳播的優勢,輔之以網絡新媒體,借助于和喪葬文化相關的民間節日強化現代喪葬文明的傳播,形成社會議程,強化傳播效果,通過現代傳媒的傳播,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利用網絡媒介傳播的互動性、訊息的海量性特點,促進現代喪葬文化的傳播。建立殯葬行業的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從社會進程和殯葬行業發展的角度看,現行殯葬惠民政策針對性強,但范圍小的問題依然存在,缺乏一體化服務,導致公共服務有限。在一體化公共服務成為現在新趨勢的前提下,如何得到有效解決呢?西安市殯葬服務中心的成立就是在這個社會需求的推動下應運而生。服務中心是今年年初經市民政局批準的社會服務單位,下設“一個大廳、四大中心”5大功能機構,一個大廳指的是接待咨詢大廳、四大中心分別是調度配送中心、信息服務中心、公墓推廣中心和殯儀延展服務中心。力圖從5大機構的建設中,將西安市殯葬服務中心逐步打造成為西安具有全面性的殯葬服務平臺。積極實踐“互聯網殯葬服務”,搭建具有全程化、規范化、透明化、專業化、公眾化、平民化顯著特征的一站式便民服務窗口。希望通過社會各界力量的努力,助力建立殯葬行業的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切實解決西安市殯葬困難群眾的喪葬問題。以政府政策補助、殯葬企業讓利、社會多渠道捐助三個層面入手,依托服務平臺的搭建,形成補、降、捐為核心的社會公共救助平臺的基本模式。呼吁政府、殯葬企業等更多社會慈善力量關注殯葬行業,建立起具有可持續性、可操作性的殯葬行業社會公共服務體系。為此,我們探索組織西安各家殯葬單位共同發起成立“安心工程組委會”,讓更多的殯葬困難人群得到殯葬救助,通過政府的政策補助、殯葬企業讓利和社會多渠道捐助三個層面實現對殯葬困難群眾的全免費救助。打破傳統的服務壁壘、針對殯葬困難人群實行有效的一體化的社會救助,比如“遺體免費接運、免費冷藏、免火化費,以及基礎墓位的免費提供救助”,通過公益性殯葬救助公共服務體系實現救助資源的橫向拉通,讓老百姓享受一站式服務。文記者高峰張艷芳圖記者陳飛波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環球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關鍵字標籤:生前契約服務